金云新闻:体育电影《中国乒乓球绝地反击》目前正在全国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经历了低谷后恢复过来,最终达到了顶峰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95年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即使28年过去了,逆转冠军的场景仍然永远留在球迷的记忆中——男子乒乓球队赢得了6年后的斯韦思林杯,从那时起完全走出了低谷,进入了辉煌。
那一年,天津成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福地;在那一年的比赛中,天津运动员在球场上挣扎;那一年,天津开发的729胶球拍打了一场漂亮的比赛。
天津七二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田万辉回忆说:“当年上场的三位选手,乒乓球拍上贴的都是我们‘729’开发的橡胶!”,他是当时的总工程师。作为体育器材制造商的受邀嘉宾,他亲眼目睹了中国乒乓球在比赛现场的绝地反击。
俗话说,如果工人想做好工作,他们必须先磨利他们的工具。“乒乓球拍可以分为底板和橡胶。在橡胶的选择上,当时马文革使用了729反橡胶,王涛使用了729反橡胶和799生橡胶,丁松使用了802正橡胶。”田万辉的“记忆杀戮”经常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在现场,当我看到运动员的关键分数时,我担心设备的性能会错过什么。”他说,这种紧张与普通观众不同。田万辉在关注比赛的同时,更注重设备的异常,运动员使用顺畅。
他的担心不是不合理的,而且还有很强的使命感。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经历了近十年的低谷。田万辉回忆说:“在我们的印象中,乒乓球一直是国球,但被外国人统治了这么多年,中国人不接受。”这种“翻身”的经历,正如电影海报上的口号所说:在成为大魔鬼之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小强人。
“每个人都屏住呼吸,想在天津打一场翻身仗。”备赛期间,田万辉和同事每周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训练中心三四次,征求运动员的意见和教练员的改进要求。如果他们有机会,他们应该面对面地与球员交流。“我和同事都成了业余球员的专家!”田万辉记得,天津世乒赛倒计时牌挂在训练场旁边。同样,实验室里也有倒计时牌。
“我们把他们口中的‘球有点不顶’、“不含球”这些表达式被翻译成工程语言,然后进行这些机械性能。”他记不起有多少通宵,做了多少配方,改变了多少工艺,反复磨合,测试,只记得:“我们把799生胶和802正胶,几乎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图注:世界冠军习恩庭、郭跃华与技术人员交流)
不仅如此,自1973年习恩庭和胡玉兰在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冠以来,郭跃华、蔡振华、邓亚萍、乔红、刘国梁、王楠等63位世界乒乓球冠军都用天津制作的729橡胶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但这一次,天津乃至全国球迷打乒乓球的热情高涨,“729”橡胶也开启了“亮点时刻”,也进入了量产时代。
“‘729’的诞生源于1972年9月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和推广的粘性胶体,是粘性胶体的创始人。”田万辉说,在天津橡胶工业研究所的基础上,以科研为导向的工程师长期以来一直主要为乒乓球国家队服务。“我们在海河边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院子里工作,生产的乒乓球橡胶大多是‘国家队’的私人定制,只有少量的产品流入市场。”
天津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全胜后,“729”工厂现代化生产工厂拔地而起,检验检测科学仪器越来越先进,过去“鸡窝养凤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同时,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国际乒联提高了对乒乓球拍胶标准的要求,公司技术人员率先在中国开发环保胶;“禁胶时代”开启后,729-奔腾系列粘胶,2017年推出729-闪光系列涩胶。
最让“729人”自豪的是,他们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突破日本涩橡胶技术封锁的单位。六年前,田万辉和同事根据橡胶的基本规律,独立探索和解释技术内容,实现了独立生产。”现在,国际上,正手粘胶拉出弧圈球,反手用涩胶,用摩擦制造球的旋转。但在中国没有涩胶之前,运动员只能使用进口的。”当触摸到第一块含有余温的涩胶时,田万辉终于可以大声说:我们是在中国制造的!
目前,一旦有任何比赛,田万辉还是会去现场,或者坐在电视机前看比赛,“这取决于每个运动员的比赛特点,然后结合橡胶的特点,使球拍完美。”
如今,七大系列数百个规格,“729”实现了产品乒乓球行业的全覆盖,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产品远销海外140多个国家。天津七二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刘慧宇表示,从乒乓球超级联赛到奥运青年运动会、东亚运动会,再到全运会、青年运动会的指定设备供应商,“729”不仅是设备销售商,也是乒乓球文化传播者、乒乓球高考智能设备、特种发球机等一系列专业体育器材的应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乒乓球的魅力。
未来,随着智慧天津和体育城市的不断发展,“729”还将建设5G智能自动化生产基地和科研中心,形成“体育器材制造销售、体育培训、赛事运营、场馆建设、技术服务”多元化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大型综合体育产业运营集团。
《中国乒乓球绝地反击》记录了低谷时期的乒乓球故事,展现了一群不懈奋斗者永不放弃的中国体育精神。“现在,中国乒乓球队中的‘大魔鬼’就像逆天一样存在。”田万辉还希望,在体育器材制造业中,也能找到历史成就中包含的“中国基因”,不断提高天津制造的品牌黄金含量,创造体育器材制造的“中国密码”,使这种匠心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