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球网,足球篮球即时在线直播
国际足球新闻 篮球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资讯 数据分析
国际   西甲   英超   意甲
国内   中超   国足   比分
 赛事直播    NBA   姚明
CBA   湖人   小牛   蓝彩
综合   田径   排球   台球
乒乓球   羽毛球   花花体坛
 足球比分    足彩   单场
指数   分析   盘口   前瞻
您当前位置:搜球网 >> 综合 >> 田径

如父如子:父亲和儿子的58场马拉松

2023/4/14 10:35:00  来源:搜球网  浏览:2723

4月9日,浙江兰溪,马拉松赛道上拥挤着上万名跑者。

人潮中,罗书坚穿了件白色运动背心,黑色短裤,推着一辆蓝色推车,车里坐着儿子小柏。14岁的小柏瘦瘦小小的,身高不到1米3,30多斤,因为脑瘫,他只有一两岁幼儿的智力。

发令枪响后,罗书坚推着小柏跑了起来。三个月没锻炼,他跑得气喘吁吁,21公里,用了1小时43分。

这是父子俩的第58场马拉松。

2023年4月9日,浙江兰溪,罗书坚推着儿子跑马拉松。受访者供图

八年前的秋天,罗书坚第一次带儿子踏上马拉松赛道。那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儿子喜欢热闹,他想带他去看外面的世界。

从马拉松的赛道回到日常,奔跑是罗书坚的生活常态。46岁的他是浙江金华的一名快递员,每天要走2万步,收送200多个快件,工作十二三个小时。

媒体报道了这对父子的故事,称他们为“中国版迪克父子”——美国马拉松传奇迪克·霍伊特,曾用轮椅推着脑瘫儿子参加了1000多场比赛。在罗书坚的故事里,人们看到了一位父亲的坚韧、不放弃和对孩子的爱。

而当我们走进他的生活,发现这不只是一个父爱如山的故事,它还关乎一个人如何学习成为父亲,一个家庭如何抚育有疾病的孩子,以及一个普通人的成长与自我救赎。

“他这么可爱,我舍不得”

去年开始,罗书坚很少跑马拉松了。

这两年,工作节奏加快,强度高,他经常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9点多才回家,像陀螺一样不停奔跑。他感觉太疲惫了,没有精力去锻炼。

“人家看到我说,感觉我整个人老多了。”罗书坚个头不到1米6,身材瘦削,黝黑的脸上皱纹清晰。

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是回家后抱抱小柏,跟他玩。小柏不会说话,但看到他,会冲上来。


罗书坚下班回家后,和小柏玩。本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朱莹 摄

小柏的一天,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待在家里的康复室,盯着墙上的电视看动画片。他常年戴着头盔,这是为了防止他咬手,以及癫痫发作摔倒后磕到头。

小柏白天经常一个人在康复室看电视。

康复室不到十平米,是罗书坚三四年前花了几千块钱改造的,布置得很温馨:地上铺着彩色拼图,墙上贴有蓝色海底世界的壁纸,屋里有蹦蹦床、玩偶和球。冬天,空调整日开着,怕他冻到。

康复室的门上了锁,怕他跑出去。几年前,有一次门没关,小柏踉踉跄跄跑到了离家一公里外,被附近驻防部队的哨兵拦下。那次把罗书坚夫妇吓到了。

去年下半年,原本全职在家带小柏的妻子张艳君,开始到离家20公里外的一个厂里做包装工,每天九点上到五点半,工资每月3000块钱。

小柏由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照顾,每天给他喂饭,换尿不湿。他不会咀嚼,只能吃半流质食物,肉菜剁碎拌在饭里,水果榨成汁。

“(他)什么都不懂,我们也认不得,也不会叫。”奶奶赵云香说。她70岁了,心脏不好,去年住了4次院,照顾孙子有些吃力。

今年3月初,赵云香又住院了。罗书坚只得每天中午抽空回家,给儿子喂饭,带他出门放风。有一天回家时,见小柏一个人躺地上睡着了,他心里一酸,下午便带着他一块去送快递。

罗书坚拉着小柏出门放风。

“一地鸡毛”,罗书坚感慨。这样的时刻,他经历过很多次。

和罗书坚的聊天是破碎的。小柏在一旁不停地走动,不自觉地扯衣服,咬袖子,扯鞋带,有时突然尖叫,拍手,抬一下蹦床。他还会跑过来推爸爸的头、扯他帽子。

“很会捣乱,抓了就扔掉。”罗书坚语气中透着无奈,不停地提醒他:“不许吃手好不好?”“罗知柏(小柏全名),怎么站的?”

毫无预兆,小柏突然“扑通”一声往后仰,摔倒在地。这是癫痫发作的症状。

罗书坚赶紧把儿子抱起来。“罗知柏,你痛不痛?”“又发作了你啊,一天四五次。”

看到小柏摔倒,罗书坚有些心酸。但他说,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十四年前的那个冬夜,是罗书坚命运的拐点。

那时,妻子预产期到了,却迟迟没反应,想剖腹产。医生觉得她身体条件比较好,建议顺产。罗书坚同意了。使用催产素后没多久,妻子被推进产房。没想到生产时,小柏在产道窒息,出生后没有哭声,抢救15分钟后,进了保温箱。

三天后,脑部CT结果显示,孩子有缺血缺氧性脑病,会有后遗症。

“你们年轻,还可以再生。”医生委婉地说。身边人也劝他,“你们老了要苦的。”

妻子在娘家坐月子,罗书坚没敢告诉她孩子的病情,一个人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想过很多办法,要给他扔在哪里啊?或者放到哪边?让他饿死啊?不可能。哪怕道义上也过不去。”罗书坚说,放弃的念头也有过,但“真的要选择去放弃,怎么忍心下得去手?”“我看他这么可爱,我舍不得。”

小柏小时候。受访者供图

考虑两三天后,他决定留下孩子。他知道,未来的路会很难,但是,“没有退路。”

那年,罗书坚32岁,刚送快递两年。妻子是邻乡的姑娘,小他3岁,是位裁缝。两人通过介绍认识,一开始没啥感觉,到第三年,罗书坚觉得妻子人好、适合过日子,“厚着脸皮去提亲”,这就结婚了,很快有了孩子。

被推上父母的赛道后,他们没想到,这条路这么难。

希望与失望的交织

在保温箱住一个月后,小柏出院了。回家没两天,整日哭闹,夜里也要人抱着哄。

罗书坚夫妇带他去医院,跑了两家,都说看不好,让去杭州看。到杭州后,张艳君记得,专家一看脑部CT片,第一句话就说,“这个孩子100万200万都治不好。”她一下蒙了,眼泪直流。

两人不死心,看了另一位康复专家。专家说,小孩子会发育,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慢慢好转——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两人照着专家教的按摩手法,每天在家给小柏揉胳膊和腿,每月去复查。

6个月的时候,小柏确诊脑瘫。罗书坚夫妇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想着他(以后)能自理。”

张艳君开始每天抱着儿子,背着奶瓶、抱毯、尿不湿,转三趟公交,去金华残疾人康复中心给小柏练肢体动作。那是她记忆中最累的一段时光。

接着,他们去了医疗条件更好的北京,辗转几个医院,边做康复,边针灸,一个月花销上万。罗书坚那时送快递,工资才五六千。康复了两个月,实在吃不消,回了老家。罗书坚花几千块钱,做了爬行滑梯和站立架,每天上班前,和妻子、父亲,三个人帮小柏练。

小柏两岁时,又带他去上海做口部按摩,半年花了10来万。

康复过程中,小柏每一次微小的成长,都让他们充满希望:九十个月大时,他会爬了;818天,会走路了;两岁多,会吐出“妈妈”的发音。

“我总记得我第一次听见‘妈妈’,哎哟!”十几年后,张艳君依然忘不了那一刻的惊喜与激动。小柏会发“爸爸”的音后,她马上跟丈夫视频。

微渺的希望中,他们不断经历着更沉重的打击:15个月时,小柏确诊精神发育迟滞,这意味着,他的智力永远停留在一两岁幼儿水平;两岁半时,出现慢性癫痫,还是最难控制的“LGS综合征”。医生说,每发作一次,脑损伤一次,如果不加控制,做康复也没效果。

癫痫的症状,从一开始的早起时哭半小时,慢慢变成像断线的木偶一样突然后仰,一天摔二三十次,还会发怔,睡觉时发笑。

夫妇俩眼见着小柏学会的技能一点点退化:走路开始歪歪斜斜,口部发不出音了,明亮的眼神也没了。

小柏小时候。受访者供图

“把我们又打回十八层地狱,希望破灭。”回忆起那一刻,张艳君语气平静。以前讲到儿子的事,她总忍不住流泪,“现在好像已经麻痹了。”

日子还是得过,张艳君安慰自己。她说,丈夫性格内敛,很少表露情绪,两人不大会交流,各自默默承受。

将张艳君从绝望中拽出来的,是女儿的意外降临,“想不开的时候,咯噔一下又给你安排个女儿了。”

原本,夫妇俩想等小柏情况好转后再生一个。意外怀孕后,张艳君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新生命上,常常担心孩子会遗传。

生产时,她不敢再顺产,选择了剖腹产。好在女儿一切正常。

小柏出现癫痫后,罗书坚也陷入绝望。康复几年,钱花了,时间投入了,一切回到起点,“比(小柏)出生时的打击还大”。

只能拼命找药。初中辍学的他,一头扎进这个陌生的领域,加了很多病友群,上网查资料。有位家长给他发来一些关于康复的资料,他看不懂,觉得愧疚,“恨自己”。小柏试了几种国内的药,都没效果,“癫痫控制三年,一直都控制不住。”

后来,一位儿童癫痫专家来温州,夫妻俩连夜赶过去,专家推荐了一款进口处方药。但这款药很难买,罗书坚找病友买了十几颗,吃了一周,小柏的癫痫就控制住了。之后四处找熟人,托国外的医生买了寄回来。

时间长后,小柏有些耐药,一天会发作几次。到现在,他每天吃4种控制癫痫的药,隔三四个月验一次血,查指标是否正常。药单摞成厚厚一叠,张艳君开玩笑说,留着给女儿当草稿纸。

罗书坚夫妇带小柏看病的药单摞成厚厚一叠。

“我答应他一辈子站到他身后”

朋友李冲记得,有一次一起吃饭时,小柏不停地动,打翻了一瓶饮料,罗书坚平静地把桌子擦干净,安抚小柏,之后继续喂他。

那个场景让同为父亲的他感到震撼,“如果是自己的话,真的是难以想象。”

养育一个脑瘫孩子,要付出成倍的耐心和精力。小柏不会咀嚼,牙床已经退化,一刷牙都是血,只能用毛巾擦;理发、洗头要两个人抓着,他不让人碰头。每天,张艳君会给他换新衣服;他只能穿连袜裤、背带裤,都是张艳君自己缝的;衣服要反着穿,不然会被扯掉。

“要是我,早就疯了。”

今年2月底,一个妈妈带自闭症儿子到小柏家玩,看着小柏,没忍住叹了句。

张艳君笑着说,带过以前的他,现在觉得不算难了。

从儿子出生开始,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一直到现在,小柏每晚会醒两三次,醒了会哭。丈夫白天要开车,张艳君怕吵到他,马上把儿子抱着哄。有时两三个小时都哄不好,就给他用平板看动画片。

有一次她太累了,小柏醒了后爬起来,把热水瓶打翻了。夫妻俩惊醒后,开灯一看,孩子脚上烫出了水泡。自此,张艳君再不敢熟睡。

女儿小的时候,她在女儿房间睡,半夜听到丈夫房间儿子的哭声,罗书坚累得说,“让他哭一会儿”。张艳君还是爬起来去哄儿子,一晚上起几次。

她的生活半径围着他转。小柏黏她,一天十几个小时要她抱,以至于现在,她的手干不了重活。

张艳君给小柏喂药。

张艳君也有过短暂的逃离。有一阵她每天抱着孩子,累到崩溃,跑回娘家待了两天,罗书坚给儿子喂奶粉。

有了女儿之后,她经常骑着电瓶车,小柏在前面,女儿坐后面,推着他们出去玩。夏天,院里放个一米高的泳池,让他们玩水,游泳。

以前舍不得开空调,现在想开了,“管他呢,反正没钱再说。让他舒服点就行。”

罗家在距金华火车站七公里外的一个山村,住的是20年前建的两层半楼房和盖了40年的老平房。

“就我们的最破。”赵云香站在院里,指着周边一栋栋气派的新房说道。

但小院宽敞整洁,种满了各种花、盆栽,还有一个小池塘,树上缠挂着彩灯,一到夜晚,闪闪发光。一面白墙上,漆着“福”字。

在农村,一个脑瘫孩子,常常是被议论的对象。有人说,这样的小孩养起来干嘛,“这里看那里看(病),多花钱”;还有的说不用照顾那么细,不要惯着他给他喂饭。

赵云香以前会用车拉小柏出去玩,经常听到有人说闲话,后来就不去了。

张艳君刚开始也会难受,后来选择无视,“又不是他养,我们自己养。”

她爱这个孩子,“我觉得我儿子很可爱”,每天回家,都要“抱抱他亲亲他”。

最刺痛她的是,儿子有时拉大便后,用手攥了放嘴里,“那时候我觉得挺可怜的……”随即她自我安慰,儿子什么都不用想,“也挺好,也不算可怜。”

她说,丈夫脾气比较急躁,但对孩子很有耐心,很舍得——给小柏买四五百块钱一个的进口防摔帽;推车花了8000块;他还花3000块钱,在自行车后座安装凳子,就为了骑车时能带小柏。

张艳君能感觉到丈夫对孩子的亏欠。罗书坚听从了医生顺产的建议,结果孩子在产道出现窒息。“他就觉得一切是他的责任,他觉得他对不起孩子。”

这些年,她一直想出去干活,罗书坚不放心儿子在家没人管,让她好好陪儿子。罗书坚自己曾凌晨四点到村里扫垃圾,卖过水果,还想去开滴滴。

罗书坚陪两个孩子玩。

很早之前,罗书坚的微信签名叫“笨蛋爸爸跟傻儿子”。他觉得自己“不是很聪明,不是很会赚钱,也不是情商很高,懂事得比较晚”。

但哥哥罗书臻觉得,有了孩子后,弟弟变了很多。他说,弟弟年轻时经常闯祸,对家人没那么多责任感,小柏出生后,他一直没有放弃,想尽各种办法照料,“超乎我们想象。”

罗书坚觉得,父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成为父亲后,他开始第一次理解父亲。

罗书坚记得,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忙着干农活,母亲会到附近部队里卖茶叶蛋、粽子。他四五岁的时候,冬天很冷,水塘抽干了,父亲去池塘里摸鱼虾,回来做给他们吃。

“很开心”,回想起来,罗书坚说,“真的能感觉到父母那时候的爱。”

16岁辍学后,罗书坚学过裁缝,进过制衣厂,当过保安、酒店领班、加油站工人,辗转漂泊。直到2007年成为一名快递员才稳定下来。

罗书坚说,自己以前不太懂事,成熟得晚,很少归家。“30岁之前都没有清晰的人生方向。”30岁后,他的全部力气都在和孩子的疾病对抗。

“让自己坚持下去”

2015年夏天的一个清晨,罗书坚四点半起床,到家附近的路上开始跑步。

我要带小柏跑马拉松,他对家人说。

几乎没人理解他。张艳君印象中,丈夫以前从来不锻炼,没有任何跑步基础。

哥哥罗书臻也不看好。他跑了两年马拉松,知道这是一项艰难、枯燥乏味的运动,更何况带着孩子跑。

罗书坚却闷头跑了起来。

小柏一岁的时候,罗书坚偶然在一个病友群,看到了美国迪克·霍伊特父子的纪录片。

1977年,36岁的迪克推着轮椅上的脑瘫儿子跑完5公里公益跑后,儿子说,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正常人一样。这激励着迪克,在之后的30多年里,带儿子跑了1000多场比赛,还挑战铁人三项,骑行横跨美国。

“希望有一天能推着爸爸跑一次。”迪克儿子的话,击中了罗书坚。他想,以后有机会,也要带小柏去跑。

与癫痫抗争的几年里,小柏一次次摔倒,罗书坚跟着一次次坠入无望,“不想去面对这个现实。”

直到2015年,得知哥哥在跑马拉松后,罗书坚内心深处的渴望仿佛被唤醒了。他感到,再这样下去,“我整个人就要烂了,整个家庭就要四分五散了。”

回忆至此,罗书坚声音低了下来。那是一段他不愿回忆的低迷期。

他决心通过跑步,让自己面对现实,兑现对儿子的承诺,还有,“让自己坚持下去。”

家附近有座山,罗书坚便每天清晨沿着山路跑。一开始三公里,五公里,三个月后,增加到15公里。跑完再去上班。

张艳君从没见丈夫这么积极过。罗书坚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跑步,是第一次坚持去做一件事。

小柏也喜欢跑步。以前,村子附近的驻地部队跑步经过,小柏会晃悠悠地跟在后面。

父子俩的第一场马拉松是2015年11月,在杭州,七公里。天空飘着雨,小柏穿着雨衣,坐在残联送的轮椅上,笑得开心。

很累,很狼狈,是罗书坚对那场比赛的记忆。推着小柏跑,他的双臂无法摆动,肩膀很酸,上坡时非常累,要注意不能撞到人,还得盯着小柏的状态。

直到抵达终点的那一刻,疲惫被自豪感取代。他没想到,自己真的跑下来了。

2015年11月,罗书坚父子完成了第一场马拉松。受访者供图

这之后,他练得更拼了。每天早上跑一小时,晚上回家后,做一个多小时的俯卧撑、卷腹、深蹲、拉伸。周末,绕山跑五六十公里,或是约跑友一块练。最痛苦的是间歇跑,一组800米,连着跑8组。

2016年3月,在无锡,父子俩完成了第一场全马。跑到30公里的时候,罗书坚双脚像灌铅一样,跑不动。小柏坐久了会动,还要停下给他换尿不湿,喂水,安抚他。

那次,他跑了5个半小时。张艳君在终点等得发慌,看到救护车开过,担心丈夫出事,急得给他打电话:怎么还没到?

跑到终点后,罗书坚很兴奋,等回到宾馆,一下瘫了。

跑步后,罗书坚首先感受到的是身体上的舒畅,“精神越来越好了”,看着自己一点点进步,锻炼成了一种享受。

在跑道上,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掌握感。

每次跑的时候,小柏也会开心地拍手,身子探出去,张望着人群。这让罗书坚更有动力了。

跑马拉松的时候,小柏会好奇地张望。受访者供图

他还效仿迪克父子,带小柏挑战铁人三项,每天早上到水库游2公里,跑10公里,晚上回来再骑2小时骑行台。他自己动手改造自行车,让小柏坐后面的轮椅上。不过,这项尝试最终失败了——游泳时小柏会动,他没法带。

罗书坚带小柏跑了50多场马拉松。

头几年,罗书坚每年跑十几场,有时一个月跑几场,张艳君说他,“你有病,不累的是吧。”

跑的时候,很多跑友会跟他们打招呼,加油鼓掌。有的跑友想帮忙,罗书坚怕会撞到人,尽量自己推。

一些微小的善意常常让他感动。他记得,有个人往他车里塞了500块钱,转身就不见了;还有一个兰州网友,特地让朋友请他吃饭。

也有质疑声,说他作秀,带孩子出去受罪。罗书坚不在乎,“我自己走的路,随便你们怎么说。”

张艳君说,丈夫是个固执、“一根筋”的人,觉得对的就会去做,劝也没用。她只能在身后支持他。

女儿上学前,她基本都会跟过去看父子俩跑。这些年,他们去了20多个城市。每去到一个城市,会顺路看看当地的风景。他们爬过长城,看过黄河,在厦门看过大海,去成都看了大熊猫。

“如果不跑马拉松,平时哪会出去玩?”张艳君说。

但她心里有些矛盾。一方面,她也想带小柏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虽然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也想让他去看看,没白来世上一遭。”

罗书坚扶着小柏,让他也能体验走秋千。

另一方面,生活沉重的压力,让跑马拉松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出去一次,车费、住宿费,少则一千,多则四五千。这几年,罗书坚跑马拉松,加上买装备,花了15万。有时为了省钱,他一个人带小柏去,跟其他跑友拼房。

这两年,经济压力大,张艳君和父母都劝罗书坚少跑,在家练练就行。他还是坚持要跑。

“希望带给他更多的快乐”

带儿子跑马拉松后,罗书坚被媒体纷纷报道。

“有人羡慕我,能工作,还有时间有金钱带他出去跑步,每天接受这么多采访,成名人。”罗书坚说,“其实我羡慕他们小孩子能健康成长,能听到孩子喊自己爸爸。”

罗书坚说,小柏有轻微的自闭症,中国有2000多万自闭症孩子,他们很少出门,接触外面的世界,上学、就业都面临难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社会关注。

从2017年开始,他每年和朋友组织自闭症公益跑活动,举行自然挑战赛,带自闭症孩子进校园、影院、游乐园等。张艳君印象中,有一年,罗书坚绕着尖峰山爬了21圈,就为了给残疾人捐口罩。

去年年底,罗书坚当选金华婺城区孤独症协会主席,经常有家长联系他,请教养育这类孩子的方法,他都会耐心回复。他还统计了辖区内自闭症孩子的情况,希望为他们对接一些资源。

白天,他在不同楼宇间穿梭不停,只能晚上休息时做这些。很累,但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他也被马拉松改变着。罗书坚说,以前的自己内向、不善交际,跑马拉松后,更乐观淡然了。张艳君觉得跑步后,丈夫脾气变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出去玩、打麻将,更有责任感了。

早些年,罗书坚有个梦想,带小柏去美国波士顿——全球最早出现马拉松比赛的城市,跑一场马拉松。

但现在,工作、生活的压力,让这个愿望遥不可及。

人生的马拉松赛道上,他也进入了“撞墙期”。前年开始,罗书坚感觉工作越来越忙,送的件多了,考核变严了,工资却降了。

送快递15年,他第一次感到深深的疲惫,体力跟不上,“厌倦了,很不想干”。但没学历、没技术,很难找到别的工作。父母年龄大了,父亲前年还去小区扫垃圾,帮扶他;儿子吃药每月两千多块钱,一家人的生计,逼着他不得不继续。

像他这个年龄的快递员不多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熬过这关就好了”,他给自己打气。

让罗书坚头疼的,还有女儿露露的作业。女儿今年10岁,读四年级,作业写不出来会哭。

她四五岁开始学口才、画画,还有英语、思维,喜欢什么,罗书坚都让她学。一年补习费就得4万元。她身边的同学,报班的不多。

小女孩喜欢跟他撒娇,把粉色发卡夹他头上。罗书坚说,女儿在家吵,但是在外很内向。

四五岁时,女儿问过他:为什么给哥哥喂饭?哥哥为什么会这样?

他说,哥哥生病了,你要让着哥哥,照顾哥哥。

“我觉得哥哥可怜。”露露说,她会牵着哥哥的手,跟他在蹦床上跳、玩球。她买吃的,也会给哥哥带一点。

露露和小柏一块看手机。

女儿看张艳君抱小柏,有时会吃醋,说“你经常抱哥哥,我也要抱抱”。张艳君说,哥哥是没办法的,你长大了。

张艳君想好好培养女儿,以后女儿过得好一点,或许会多想着哥哥一点。“你说到时候我女儿日子都不好过,她怎么来照顾这个哥哥?”

张艳君想过,等以后自己和丈夫动不了,就把小柏送到康复医院,妹妹能经常去看望下,别人也不敢怠慢他。“没有亲人的话,很可怜的。”

0
推介阅读:
NBA专题 | CBA专题 | 国际足球 | 国内足球 | 综合体坛 | 指数比分
性感 足球 篮球 综合
您认为火箭能否进入季后赛?

查看
排名 球员 身价(欧元)
梅西 13051万
C罗 10876万
卡瓦尼 6526万
内马尔 6526万
格策 5982万
伊涅斯塔 5982万
苏亚雷斯 5655万
厄齐尔 5438万
法布雷加斯 5438万
浩克 5220万
阿扎尔 4894万
托马斯·穆勒 4894万
记者:德米尔拜渴望今夏离开药厂,纽卡正在关注
记者:德米尔拜
王霜来了!女足7号从美国抵达瑞士:穿中国队队服,展示健硕肌肉
王霜来了!女足7
·如父如子:父亲和儿子的58场马拉松
·最全跑者耐力与体能评估标准:值得收
·中国3大世界冠军爆冷出局 梁靖崑指出
·湖北省运会残疾人羽毛球赛开赛
·学员故事 | 他们如何在重马PB
·王楚钦为何惨遭梁靖崑横扫淘汰?大头
·“跑马热”考验城市办赛水平
·朱婷携手姚迪欧联杯夺冠
·黑白江湖,论道同里!看芈昱廷与党毅
·深化体教融合,世界冠军走进成都校园
官宣!意甲球队皮内罗洛签约美女球员缪伊雯,蔡斌等来了好消息
官宣!意甲球队
巴萨女足队长普特拉斯社媒晒海报,祝贺男队夺得西超杯冠军
巴萨女足队长普
乐福办婚礼 詹姆斯受邀参加 杰弗森弗莱担任主持
乐福办婚礼 詹姆
江宏杰所属经纪公司回应:否认离婚 不认识出游男子
江宏杰所属经纪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投诉与建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0-2015, 版权所有 www.soq9.com
本网资讯仅供体育爱好者浏览、参考,且仅作个人兴趣爱好、自娱之用,任何人不得用于非法用途,否则责任自负。
本网所登载广告均为广告客户的个人意见及表达方式,和本网无任何关系,本站不承担用户使用本站信息参与各项活动而产生的费用和损失。
本站呈现的所有资料均由搜球网编辑发布,版权所有,严禁窃为己作未经授权切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